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开放时间: 汾阳市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
汾阳传统艺术——剪纸
日期:2017年04月10日 来源:本站原创 

 

    它质朴而纯真,刚健又清新,对生命的理解、对幸福的憧憬、对未来的想象均通过一方普通的红纸,一把小小的剪刀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便是独树一帜的汾阳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本期微汾阳小编与大家共同品味剪纸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主要创作工具为剪刀和刻刀。
    汾阳剪纸总体风格较为粗犷,有其独特的黄河精神和黄土风情,是地道的原生态艺术,以写意的手法和粗实的线条,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其题材广泛、民间性强、是人们装点生活、增强喜庆气氛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靠感受、意念和想象完成艺术创作,完全不受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法则的约束,像生生不息的万涓清流,汇入了黄河剪纸文化传承的根脉之中。
    剪纸在汾阳农村有十分悠久历史,并且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现汾阳剪纸传习中心设在汾阳市剪纸协会。
    装点喜庆 承载祝福
    汾州自古重礼仪,对婚俗尤为重视。剪纸作为一种表达喜庆和祝福的形式,在婚俗中被广泛应用。今天,小编就以汾阳青年剪纸艺人郑长征创作的“婚礼系列剪纸”作品为样本,与大家了解一下剪纸常用的谐音、象征等手法,细细品味剪纸作品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美,更感受一下汾阳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一般家庭女儿出嫁,娘家人都要为她准备穿衣镜、洗脸盆、茶盘、衣饭碗、手镜等物件作为嫁妆。
    穿衣镜上要贴一幅与镜面一样大小的剪纸,一般为《龙凤呈祥》。图中以喜字为界,上半部分为“双龙戏珠”、下半部分为“凤凰戏牡丹”,整体寓意“龙凤呈祥”,即是祝愿新夫妻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脸盆上要贴一幅与盆口一般大小的剪纸,一般为《五福图》:1、“喜上眉梢,喜事连连”;2、“兔抱如意,福禄双至”;3、“金蟾运财,福运连连”;4、“鸳鸯戏水,恩爱长久”;5、“狮子滚绣球,好日子在后头”。
    茶盘里要放一幅与盘口一般大小的剪纸,一般为《莲笙贵子》:1、由上至下为:莲花、笙、小男孩,取偕音“连(莲)生(笙)贵子”表达对一对新人能够“早生贵子”的祝愿;2、金鱼、莲藕,象征“金鱼送财,连连不断”。
    衣饭碗象征着“衣食饭碗”的富足,一般要剪一对碗口大小的《八宝如意》。如图所示:1、“金钱元宝”;2、“并蒂双鱼如意”整体象征“衣食无忧,事事如意”。
    手镜是女孩子随身整理妆容的必备之物,一般为《金蟾戏桂花》:金蟾 (象 征新郎)盘在桂树枝上,目不转睛的盯着桂花(象征新娘)看,寓意“金蟾盘桂花,越看越喜欢”。
    而女方给女儿陪嫁的梳头盒、银箱、皮箱等物件上的贴花则为石榴、佛手、寿桃、香郁,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新房窗花,是婚礼当中男方最重要的剪纸贴花,一般为五件套大幅剪纸《麒麟送子》:如图所示:上角两幅为“喜上眉梢,喜事连连”、下角两幅为“蝶扑牡丹,富贵不断”,正中“麒麟送子”,寓意“早生贵子,人丁兴旺,阖家幸福”。
    写意传神 教育世人
    除去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民间传统剪纸还有流传故事,教育世人的作用。
    在汾阳剪纸艺人创作的《斗大老鼠怕狸猫》中,不仅样式新颖美观,用“龙凤来朝,张灯结彩”象征皇家朝堂,其中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
    相传古时卫国有一条很不近人情的法令: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都要流放至荒山自生自灭,以减轻国家负担。某天,邻国给卫王送来一笼子灰褐色的怪物,只见这些怪物个个大如米斗,叫声可怖,卫王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没有人认出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卫王下令:如果谁能说出这是什么,就答应他一件事情。一个小文官回家后向他六十四岁的老父亲讲明了事情原委。老父亲听后告诉他:“依你的描述我大概知道那是什么了,但不能确定,你明天朝见卫王时在袖子里放一只猫,如果那东西发抖畏缩,那它就一定是老鼠。”
    第二天,小文官依照父亲的吩咐,在袖子里放了一只小猫去朝见卫王。一进朝堂便见笼子里灰褐色的怪物缩成一团。他便禀明卫王,这不过是几只斗大的老鼠而已。卫王十分高兴,便问他:你想要什么,要金要银,还是要官?小文官听后立刻匍匐在地,将头碰在地上说:“我不需要金银,也不求富贵,我只是觉得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还是可用的,恳请卫王废除法令,赦免老人”。卫王觉得这个小文官讲的有道理,便下令废除了流放老人的法令。
    这则民间口头流传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巨恶不胜正”的道理,更告诫年轻人要尊重长者的智慧,认真听取长辈的建议。
    每一种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都离不开民间剪纸艺人的不懈努力,汾阳剪纸也不例外,在我市有很多民间剪纸艺人,他们高超的剪纸技艺令人折服,每当看到汾阳传统剪纸艺人们默默钻研、传承技艺的身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摘自吕梁日报2017年2月9日第6版

版权所有:汾阳市公共文化发展服务中心 2011-2024

地址:汾阳市鼓楼西街南侧7号楼 邮编:032200 电话:0358-7225440

晋ICP备11001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