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岳旭强实习生游凯
从18岁接触“八八宴席”开始,汾阳市丰泰苑酒店行政总厨、高级烹调师韩建义用将近20年时间在做一件事——学习、传承“八八宴席”。
见到韩建义已临近中午时分,正是韩建义最忙碌的时候,“有一桌客人单点了‘八八’宴席中的几个菜,我得亲自下厨把关。”
“八八宴席”在汾阳由来已久,俗称“吃席”,半汤半菜,食材均为普通的鸡鸭猪肉及时令菜,美味与形色兼顾。每逢婚丧嫁娶、大小节日,汾阳人总要团聚“吃席”,小菜、点心、凉菜、热菜、扣碗……八盘八碗,二十四个菜,不但味道火候要掌握好,上菜次序更是有讲究。
42岁的韩建义是地地道道的汾阳人,由于叔伯是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对厨师行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岁开始,他跟随70多岁的师傅郝厚云学习“八八宴席”厨艺。
“那个时候经常‘下户’,起炉子、打炉子,什么活都干,只为了能跟着师傅学习。”韩建义回忆道。农村孩子能吃苦的品格,让韩建义在得到师父和同行夸赞的同时,也学到了“真材实料”,可以在厨房独当一面,他开始进入酒店工作。
“进入酒店后我发现人们很少点‘八八宴席’。”韩建义开始思考,尝试改进传统“八八宴席”。革新从菜系入手,传统“八八宴席”虽然荤素皆有,但以荤为主,而现代年轻人更喜欢吃素,韩建义决定引进时尚菜品,以素为主;同时他发现,很多人不吃“八八宴席”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菜太多,吃不了,而且容易造成浪费,于是他决定推出“二八八宴”,共16个菜,同时实行“零点”,即客人可根据自己爱好,随意点“八八宴席”中的任何一道菜。经过改革,“八八宴席”再次成为酒店招牌菜。
虽然“八八宴席”经过革新,在酒店火了起来,但他深知,这种传统宴席工艺更需要保护与传承。2007年开始,韩建义开始筹备为“八八宴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亲自整理资料,上报文化局,在政府的支持下,申报成功。
“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看到‘八八宴’传承下去的希望。”他告诉记者。现在“八八宴席”传统技艺已整理印发成二十万字的文字图片资料,系统搜集整理了汾州传统宴席制作工艺,报请吕梁市、山西省政府审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审定。现“八八宴席”也被山西省烹饪协会、山西省饭店协会审定为“山西名宴”,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韩建义也被列入汾州传统“八八宴席”的代表性传承人。
厨师作为传统行当,一直以师徒形式在中国延续,“无师傅不厨师”,韩建义深知这个道理,为了使“八八宴席”得以更好地传承,他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批徒弟,现在能担起重任的厨师达80余名。
“八八宴席”作为汾州大地上的传统宴席,传承的除了手艺,还有流淌在汾州人血液里的勤劳和坚守。作为汾阳人,韩建义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把“八八宴席”看得比什么菜系都重要,“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和传承好‘八八宴席’,让更多人能品尝到传统宴席的美味。
摘自吕梁日报2014年7月1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