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琴 成宏耀
1946年汾阳医院基督教公理会复原,1947年开始工作,招收十六班护生6名,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1948年招收17班护生11名,男6名,女5名。1951年毕业照中男护士只有4名取得毕业证。
毕业证的班次是按照原护校班次排定的,而盖的公章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卫生厅的,17班既是原护校的最后一班,又是山西省政府接办后的第一班。
未参加毕业照的两位男同学是邓全沛和刘清泉,因患结核病在住院治疗,未参加毕业考试,未取得毕业证,故未在毕业照中出现。
邓全沛同学虽然离开我们60年,但在我的记忆中最为深刻,“音容宛在”特别是他的为人处事风格,让人难以忘怀。
邓全沛同学是汾阳城内东营街人氏,他的父亲早年在公理会工作,解放前夕病故,母亲操持家务。他哥邓全洲、邓全海早年参加革命,他姐邓润莲是一名教师,他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个革命家庭中,铸就了他刚毅的性格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邓全沛是文艺演出活动的积极分子,汾阳解放初期就与汾阳县委宣传部主动联系,组织起一支由全校同学组成的秧歌队,并走上街头欢迎解放。
邓全沛是17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门门课程考试都是第一,赢得了校长和老师的好评。他对病人如亲人,边学习边规范技术操作,同时还很善于给病人做心理治疗,病人亲切地喊他:邓先生。
邓全沛同学为人耿直、豪爽、正义、乐于助人。知识渊博,且善于用所掌握的知识去为同学解决矛盾和问题。在一、二年级的课余时间,找他的人络绎不绝,有老头、老太太、中青年的男女,或愤怒、或哭丧,但都是闹着而来,笑着而去。有找邓全沛评理的、解决家庭不和的、遗产分配不均的、闹离婚的、房产问题的,在他们宿舍里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同学们嫌他麻烦都到外边活动去了。他就是个热心肠人,有求必应。
就是这样一个好人,1950年因劳累过度,不幸感染了结核病,不得不住院治疗,那时链霉素刚刚在汾阳问世,一石麦子一支,起初医院出钱给治,治疗一个疗程后,让自己负担药费,直到最后家里把地、房子卖掉后仍负担不起医药费,最后只好回家休养,那时结核病是不治之症。1953年,这样一个好人与世长辞了。
去世后出殡那天,送行队伍成排,人群中有同学、白发苍苍的老头、拄着拐棍的老大娘、啼哭不止的青年男女,都为失去这样一个好青年而惋惜。
时间虽然相隔60年,但我们仍然非常想念邓全沛同学,愿他精神永驻。
摘自吕梁日报2013年11月3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