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东
“以前村里乱糟糟,俺们不想出门。可现在干干净净,俺就想出来看看、走走,年轻人跳舞扭秧歌,可热闹啦!”阳城乡小虢城村72岁的老人张大成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该乡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清扫街巷、清运垃圾、清除沿街乱贴乱画、种植苗木,大力做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让全乡26个村庄一改脏乱面貌,处处洁净了,花红树绿了,乡风文明了。
实施“十天治脏”
“这原来是一堆柴草,村民就在边上倒垃圾,远远就闻到刺鼻的臭味。现在,彻底清理后建了一个垃圾收集点,又栽上了龙爪槐,不仅方便居民生活,还美化了街道。”在见喜村,记者看到整洁的街道旁,新栽一排长满鲜绿叶子的槐树。村干部赵恒飞告诉记者,在“十天治脏”活动中,出动机车16台,全面清理村内每一个角落,打扫街道1万多平方米,清理垃圾170立方米,粉刷墙面6000多平方米,全村彻底变了样儿。
阳城乡分管卫生的副乡长杨育智介绍,从3月15日开始,该乡动员各级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开展“十天治脏”行动,明确乡村整体推进方案,每位乡领导负责推进一项重点工作,所乡干部包村,实现26个农村全覆盖,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据统计,在这项集中整治活动中,全乡累计投入资金80多万元,出动人力3。25万人次,动用机械车辆1555台次,清除垃圾9.77万立方米,清理私搭乱建240处,特别是彻底整治了一批百姓反映强烈的“垃圾山”、“臭水沟”、“扬尘路”等,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坚持“天天扫街”
在虞城村,笔者看到宽宽的街道笔直整洁,墙上挂着“区域卫生管理牌”,明确写着组长、组员,以及卫生要求条款。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军介绍说,为长期保持村庄环境卫生,村雇了3名清扫工,设置6个垃圾箱,由专人负责外运填埋。
“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在落实责任”。阳城乡党委书记张耀东说,开展这项活动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不是简单地一‘拆’了之、一‘清’了之、一‘罚’了之,而是要坚持疏堵结合,对农村环境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治本措施,实施规范化、长效化管理,使农村环境卫生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据了解,该乡出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管理办法(试行)》,建立配齐保洁队伍,以村为单位按照每400人左右1名保洁员的标准设置农村保洁岗位,完善垃圾处理模式,乡列支专项资金逐步建立“垃圾一体化处理新机制。
树立文明乡风
“夏季天热,院里、村里卫生不好,就会招来蚊蝇成群乱飞。”孝臣村民李二虎说,户里、街道上“不干净,就会给人们带来疾病”。几个月来,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也慢慢养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在孝臣村,笔者看到长长的“文化墙”上,图文并茂地绘着“啮指痛心”、“弃官寻母”、“孟母三迁”等经典故事。许多农户门口挂着“党员之家”、“干部之家”、“文明之家”等牌子,这些家庭都是村民的榜样,激励带动全体村民积极行动起来,以讲卫生、比洁净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文明乡风。
在各村庄,乡政府还将统一样式、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的“村规民约”制成展板,挂在街道的墙上,时时刻刻提醒广大村民讲卫生、树新风。而且,村村绘制了鲜明易懂的“文化墙”,包括道德规范、村规民约、卫生保洁等内容,让村民了解历史文化、接受道德教育、学习科技知识。
该乡乡长王宝启表示,今后全乡农村将以此环境卫生整治为契机,大力实施“环境卫生示范村”和“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努力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自我激励、崇尚文明。同时,通过不断更新“文化墙”内容,尤其是利用好农村大喇叭广播,多形式、多方式地加强进步知识文化的宣传,引导他们树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摘自吕梁日报2013年7月2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