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少伟
近年来,汾阳市将城市社区和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社区三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2012年连续被评为“吕梁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市”。近日,汾阳市政法委又被吕梁市政法委推荐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标兵单位”。6月6日,就该项工作进展情况,汾阳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志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2010年,省、市作出加强基层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后,各地相关工作迅速展开,目前,汾阳市社区建设工作进展如何?
宋志江:社区建设工作开始之后,汾阳市撤销原城区“一乡两办”行政建制,设立五个街道办事处,在每个街道辖区以居民居住地切块划分,打破原居委会管理市民、村委会管理村民的格局,每1500--2000户设立一个社区,共计设立社区37个。每个社区 200—300户划分一个网格,共计划分195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完善了扁平化、无缝隙对接的网格化管理。利用村居换届选举的机会,调整社区居委会组成模式。社区设立党支部、居委会;设立社区事务管理平台—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 (小 组长)、驻社区民警组成,职能是承接政府部门和街道下沉到社区的各种行政事务。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硬件设施我们提倡“三统一”:统一标识,方便群众认知,打造社区民生服务品牌;统一设施,设立不小于100平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统一网络,整合各个行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做到一台机器,多个系统分时运行,节约资源;便民服务大厅设置党员服务、民生服务、综合事务、人口计生、综治维稳等五个岗位,将社会事业的20多类80多项下沉到社区的行政事务放到社工站统一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记者:当前,汾阳市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如何?
宋志江:我们整合政务大厅、信访接待大厅、市长公开电话、110指挥中心等资源,建立了市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形成了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维护稳定、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工作平台。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先后投入经费达50万元建立服务大厅,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有12名工作人员,并配备了计算机8台,投影设备1套,打印设备1套;今年1月31日中心信息平台与省城镇人口服务信息平台已联网对接。
街道(乡镇)统一由综治办牵头,共投入经费112万元,整合基层政法各部门、信访、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资源,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中心由综治办、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庭)等组成,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村也同社区一样实行社区化管理。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整合服务管理资源,按照“政事分开、民事村办”的原则,协调处理农村服务管理事项。根据实际,中心设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室、警务室、调解室、红白理事会等,切实解决面向群众的服务问题。
目前,城市各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全部建成,“六室”建设齐全的达到28个。农村各服务工作机构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网格也已划定,262个村共计划分网格280个,网格长等工作人员基本确定,正在审核录用。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平台与省城镇人口服务信息平台联网对接后,城区街道、社区、网格、楼院编号入网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录入基本数据。农村乡镇、村、网格、楼院编号入网工作已经展开,正在积极实施。党组织信息全部录入,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已完成20000余户,60000余人。全市315个信息终端用户依托市委组织部实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入网达到了187个,其余到7月底即可全部开通。299个社区(村)依托市纪检委实施的农廉网工程全部配备了电脑。根据要求,每个社区配备工作人员7人,每个村配备工作人员3人。共计投入资金达1550.5万元。
记者:众所周知,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今年将在汾阳市召开,这不仅是汾阳,也是吕梁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可否认这也对我们的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今年,汾阳市有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的部署或安排吗?
宋志江: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工作部署,着力深化平安汾阳建设,强化服务经济职能,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全面推动政法事业科学发展。具体到社会服务管理这一块,我们将紧紧围绕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安保工作,以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承载,全面铺开以“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农村)”、“平安单位”、“平安矿区”、“平安乡镇(街道)”为主要内容的“五安联创”活动,制定平安“星级”管理办法,推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上下协同、齐抓共建的良好格局。同时,强力推动城乡社区和市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使基层平安建设的综合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努力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摘自吕梁日报2013年6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