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汾阳市阳城乡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全市的样板,8月7日,笔者慕名来到该乡的“和事佬”便民调解办公室。几张桌子拼在一起盖一块红布办公桌前,四位“调解员”正忙着整理各自的调解记录。他们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为“和事佬”的张金梅、高吉海、党金娥、袁庆兴,虽然人人眼中满布血丝,但却个个精神抖擞。
四人组成“和事佬”近年来,汾阳市阳城乡正在建设商贸物流经济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有些群众不理解,与建设方产生矛盾纠纷,同时各村也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为了调解矛盾,保障商贸阳城建设,阳城乡党委、政府决定“让当地的人说当地人的话,办当地人的事,调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各村出现的矛盾纠纷”。2013年3月,阳城乡成立“和事佬”便民调解办公室。张金梅、高吉海、党金娥、袁庆兴这四位担任过20多年村干部、在当地威望极高的老党员承担起了“和事佬”的角色。“和事佬”劝服“倔老头”
今年70多岁的高全胜(化名)是阳城乡田屯村人,有三间门面平房。老人年老多病,也是远近闻名的“倔老头”,对商贸阳城建设抵触情绪非常大。周边的邻居已经陆续搬完,他认为“祖业不能动,死也不离窝”,政府工作人员反复耐心劝说,高老就是不签协议。
调解任务交给四位“和事佬”后,“和事佬”们经过充分的前期调查,商定了调解思路和方案。他们联系上高老的儿女,以“拆迁谋发展”的思路,“等面积对换”为条件,给老人算了一笔细账:以前的门面房已经破旧,里面的设施跟不上现在租户的需要,每月租金不高于200元,而现在已经新建成的门面房租金每月每间1000元,相差800元,一年一间房下来就是9600元,三间平房下来就是28800元。虽然前期需要老人搬迁需要费点周折,但一两年下来就能完全收回。在高老儿女的协助下,某企业占地最后一户终于签订了协议。“大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为了进一步方便管理,党金娥他们还计划进一步争取市上相关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实行网络化管理。将全乡划分为10个网格,分干到人进行管理。在此之前,他们已利用入户调研、调解的机会,按照既定分工,将所划分的网格内所有住户和商户的相关资料,家庭背景一一记录在案录入电脑。
张金梅告诉记者,董和村有一对夫妻,女方离家出走半年之久,双方已经闹到法院要求离婚。但是男方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找到调解人员张金梅。男方告诉老张,他是真心想和妻子继续过下去。后来在“和事佬”的帮助下两夫妻和好如初。党金娥说:“大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只要群众的生活过舒坦了,我们就高兴。”
现在,四位“和事佬”仅记录在案的事件包含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医患纠纷等就有20余起。现在周边的三泉镇、演武镇也有人慕名而来,请求他们帮着化解矛盾。
阳城乡党委书记张耀东提起这四位“和事佬”直竖大拇指。他说,这些长期奉献于基层农村的党员干部,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推动着他们在花甲之年,还要为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无怨无悔呕心沥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都拥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张向东)
摘自吕梁日报2014年8月18日第2版